6月3日下午14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王廷信院长在长春师范大学新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华传统艺术与现代民众日常生活》的讲座。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单位为吉林省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单位为长春师范大学科研处,承办单位为文旅与电影学院。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教师和文旅与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参加。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多教授、副校长(正校级)张德利教授出席活动。科研处处长费龙、副处长李丹、刘冠珠到场组织活动,文旅与电影学院院长钟磊担任学术主持。
讲座开始前,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德利教授首先介绍了学校基本概况和办学特色,之后介绍了王廷信院长的履历,他表示中华传统艺术历经千年沉淀,不仅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也为现代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张德利副校长希望本次讲座能够激发师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对学术探索的渴望,深入挖掘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文旅部艺术传播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监事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艺术传播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文化传播》集刊主编等职。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著有《锦笺记评注》《中国戏剧之发生》《昆曲与民俗文化》《谈艺论教》《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等著作,主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艺术海外认知研究》《艺术导论》《梅庵琴派研究》等著作和教材。主要从事艺术理论、艺术传播、戏曲艺术研究。
90分钟的讲座,王廷信教授提到中华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问题,分析了自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文化及艺术领域的发展变迁,讨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价值及其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可能性。他强调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理解和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王廷信教授指出,艺术作品源自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经历,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补充,更是精神追求的重要部分。艺术已经成为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重要方式,帮助人们理解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动态,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精神的进步。他强调文化的新旧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示文化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其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稳定元素。传统文化提供无尽的资源,并且因其延展性和稳定性而在不同文化间展现出独特的特征,追求更高智慧和目标是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
王廷信教授在分析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时表示,现代艺术并非完全脱离传统艺术,而是基于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如书法、国画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仍为人们提供情感经验和审美体验。社会变革、文化交流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都在促使艺术形式不断演进。通过对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传统艺术如何通过创新手法保持活力并实现现代转化。艺术家们利用汉字的独特结构和符号系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既反映传统又具备新颖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使人们重新评估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此外,他强调了对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和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艺术家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展现艺术的新生命力。
讲座最后,王廷信教授讨论了传统文化与艺术如何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传承与创新,强调要广泛深入持续开展有关传统艺术的教育,守护传统艺术的经典特性,利用现代媒介进行广泛的传播。
讲座结束后,王廷信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青年教师与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强调艺术专业学生应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呼吁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不应忽视艺术的人文价值。他表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表达方式,使得艺术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此外,他还提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术研究对推动艺术发展的贡献,鼓励学生和学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健康和谐发展。
名家之言,金句频出,王廷信院长在对话中提出:文化在实战场景中的应用即是文旅;文化是内蕴,文旅是产物。
最后是充满仪式感的环节,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多教授代表我校为王廷信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期待名家驻足,频繁交流。
本次讲座围绕中华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分析传统艺术的哲学智慧、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应用,旨在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并促进其与民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
此次学术活动既可以提升长春师范大学科研建设水平和影响力,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还能让师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思维。
(责编:张铭航 审核:潘晓婷 监制:钟磊)